2013年11月28日上午9: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曾永平研究员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环境与资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李思殿副校长、桑楠院长、解静芳副院长及学院部分教师和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学位8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仪式和报告会。仪式和报告会由桑楠院长、教授主持。
李思殿副校长代表学校为曾永平研究员颁发了山西大学客座教授的聘书。
曾永平研究员做了题为“环境地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会,曾研究员从有机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环境地学过程、新的采样及分析技术及新的污染问题等四大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和阐释,之后又以Elsevier为例介绍了全球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和趋势,使得在场所有师生受益匪浅。报告后,曾研究员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与大家进行现场互动,气氛融洽热烈。会后,曾研究员参观了我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实验室,并就实验设备、环境和技术等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指导。
曾研究员是国内外环境科学及地学学科的知名专家,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和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目前担任国际环境科学权威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编委,主流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副主编、Chemosphere编委,水资源领域主流刊物Journal of Hydrology 副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编委,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亚太地区分会理事等。
曾研究员针对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重点探讨:(1)流域尺度下有机污染物在各环境介质间的过程机制与通量;(2)持久性卤代化合物在食物链的迁移富集活性及其相关的生态和人体潜在健康风险;(3)新型被动采样技术的研发并用于水环境质量和生物可利用性的评价。其中对典型食用鱼类持久性卤代化合物浓度分布及人体暴露水平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ES&T在发表相关成果的同时进行了专题介绍(ES&T 2007, 41, 1803-1804)。对电子垃圾引起的中国环境问题,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溴代阻燃剂的环境影响及削减措施作了探讨,研究报告被ES&T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ES&T 2009, 43, 3991-399)。在国际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50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106篇),其中在ES&T上发表论文37篇(第一/通讯作者为28篇),并入选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环境和生态高引用率科学家目录。
|